2023年9月12-14日,以“绿色 持续 共生 向新”为主题的“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在江苏常州武进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发表了《中国实现碳中和——挑战与路径分析》的主旨演讲。
视频内容由未来能源大会保留所有版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本视频内容
院士论坛
中国实现碳中和——挑战与路径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大学
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 金之钧
近年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在中国实现碳中和路径方面有非常粗浅的分析。一个是面临哪些挑战,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思考。第二个是有哪些基本的路径,这些路径还有没有可能优化。
中国现在处在一个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能耗也在持续增长的过程,而这个拐点的到来至少要到2030年以后,2030年到2035年之间我们才能实现。所以今后这一个过程,保供是硬条件,因为国家也规定2035年我们的GDP要再翻一番,2060年在203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是硬性的。
第二个挑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能忽视,大家知道目前的碳排放主要是化石能源来自于石油和煤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天然气被全球认为是清洁能源。煤炭和石油这两者相加,占一次性能源的比例可以反映它当前的排放强度,中国是77%,美国是48%,德国是51%,英国是38%,这样一个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略。
第三个碳达峰的时间和碳中和的间隔时间,我用了一个80年对30年。欧洲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碳达峰,到2050年碳中和是用80年的时间,美国是用43年,中国只有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相当短的。大家可以看,在同等比例尺的比例下,中国碳达峰和其他国家碳达峰的强度是相当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严肃问题。
中国实现碳中和有哪些基本路径?这两年来,这方面的文章发表的很多,路径也是有千万条,我们这个团队为了便于记忆总结了三句话:一是两个轮子驱动,二是两大领域发力,三是一个核心抓手。
两个轮子驱动很容易理解,就是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从长远来讲必须发挥市场作用,光靠行政手段是搞不赢的,或者说你的代价是惨重的。
两大领域发力很容易理解,一个是减碳,一个是消纳。减碳领域总体来讲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两个结构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调整一次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结构比例。2060年化石能源的比例从现在的84%调整到20%,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方案所描述的场景。二是调整钢铁、交通、建筑等领域结构,改造工业流程,实现电气化,电气从消费端从现在的24%调整到2060年的80%,这也是公布的数字。
一个核心抓手就是碳定价、碳交易和碳税,这一块中国才刚刚起步,欧洲做得相对超前,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这是中国目前为止我们实现的碳交易的一些基本情况,占的比例还很低,还远远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金融在这个里面发挥的作用才刚刚显现。这个为什么叫核心抓手?它是连接市场和政府政策的一个有效的枢纽和纽带,所以这一块的发力,对我们实现碳中和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有几个判断,一是发展是主旋律,2035年翻番,2060年再翻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首要目标,而不是碳中和。
二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资源驱动向资源与技术共同驱动发展,资源从一煤独大向天然气、风、光电、地热等多资源共同驱动发展,能源多元化,2050年前后中国实现能源独立。
三是从当前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看,GDP增长和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实现正增长关系,全国碳排放达峰时间不应过早,建议国家放开能耗总量控制,在中西部地区鼓励高能耗低排放的项目,比如说电解铝制氢,这个建议已经被国家采纳了。
四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应遵循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再逐步退出煤电,储能技术和储能能力建设是关键瓶颈。
五是能源公司正在进行从资源为王到技术为王的转换中,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受到金属资源的严重制约。
最后是正确把握好五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国家层面减碳目标与各省市、企业减碳目标及其路线图的关系,积极做好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三是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公司之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技术改变能源格局、技术创造未来能源。五是处理好中国与全球的关系,既要顺应与引领时代潮流,又要防止被国外制约我们的发展,争取我们应该争取到的发展权、排放权。
未来能源大会是一个致力于探索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与交流平台。FEC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汇聚国内外参与者分享从“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趋势下的智慧成果。促进全球能源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智能、开放和共享的现代能源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