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第五届北大能源论坛成功举办:共话能源转型与新质生产力

11月7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和壳牌中国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北大能源论坛暨壳牌中国“赋能进步·共话能源转型与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圆满落幕。此次高峰论坛邀请到政府、智库、学界权威专家和国内外能源、电力、交通等领域的行业伙伴,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剖析解读能源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

在论坛开幕致辞环节,北京大学副校长朴世龙壳牌集团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下游和可再生能源业务董事海博分别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此次高峰论坛的祝贺与期待。


“各国对达成净零愿景始终坚定,中国也在积极地推动能源转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相信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等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同之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我们期待着通过本次会议分享国际和中国能源行业的最新思考和案例,倾听来自全球的宝贵经验。相信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我们能够共同进步,为构建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5e0d2feb975a49378933d001ed0c2017.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


“今年三月壳牌宣布了全球能源转型战略更新,壳牌对‘业绩、纪律和简化’的关注正在推动我们做出明确的选择,以更少的排放提供更多价值,包括我们如何在构建未来能源系统的同时为今天的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能源。”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曲雪梅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中国是壳牌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市场之一,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壳牌在中国130周年积累的运营经验和优势,继续推进现有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壳牌愿与各界一起携手在能源转型之路上行稳致远。”

a776501da352435394f1a28e6069ebf4.png

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曲雪梅


聚焦新质生产力,能源转型步入质变转折点

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四年以来,各行各业向着达成“净零未来”的美好愿景,逐步探索出能源转型的蓝图和主要路径。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能源转型亟待进一步延伸广度、拓展深度、提高精度、加快速度。而新质生产力,毫无疑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此次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五位国内外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就围绕能源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相关话题进行剖析解读,并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真知灼见。

着眼宏观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从能源革命视角讨论了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Tim Gould则介绍了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中的新发现。立足实践经验,壳牌集团执行副总裁、全球润滑油业务总裁黄志昌分享了壳牌在全球润滑油业务中的战略优势与领先技术;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玉峰则聚焦鄂尔多斯的能源转型课题,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当地在产业结构、储能、碳捕集与封存等多角度实现转型。最后,壳牌集团战略与远景规划总裁Laszlo Varro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能源格局中确保能源安全与能源体系稳定的重要性。

c5bcf6a056e24e87aa198e036bb5189e.png

5位主旨演讲嘉宾

(左起)吕文斌、黄志昌、Tim Gould、杨玉峰、Laszlo Varro


电力新机,新质生产力推动电气化转型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需求侧能源使用逐渐向电力侧重,生活、交通、工业等均向电气化方向转变。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需求侧电力增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也成为业界关注重点之一。

在由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制片人尹淑荣主持的“能源转型与电气化”圆桌论坛中,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崔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壳牌集团零售与出行业务副总裁、壳牌中国零售与出行业务总裁胡川,共同围绕电气化趋势,针对“新质生产力”开展多维解读,提出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如何构建未来绿色能源体系的解决方案,并且针对电动汽车领域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

86b68d0b588b4c8e8483d2d81b48d513.png

“能源转型与电气化”圆桌论坛


杨雷强调了能源转型的系统性,认为未来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系统不仅是线性增长,而是整个系统的变革。能源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打破过去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新体制机制,促使分布式能源和集中式系统的协调优化,这将决定转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李伟阳认为能源转型的三大要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是未来的路径。能源转型的核心是通过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要最大限度争取确定性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崔屹认为清洁能源和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个核心驱动力。储能技术是这两者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锂电池存在材料限制,未来储能需要更多高效、廉价和安全的新技术。在地缘政治环境下,中美应当继续对话和合作,尤其是在技术标准和人才交流方面。

刘小诗认为电动汽车为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面对电动汽车的成本和内卷现象,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是行业的关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将对电力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展。

刘永东认为电力转型是能源转型的核心,电力系统在确保安全、低碳和清洁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性。通过火电调节、储能、电动汽车等方式,增加灵活性资源供给,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各行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能源转型。

胡川介绍了壳牌注重客户的充电体验,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其他需求。未来将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善服务体验,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全球交流来应对市场挑战。

行业减碳,新质生产力引领转型新篇章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同样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减碳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答题。

在“行业减碳与新质生产力”圆桌论坛中,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作为主持人,与五位嘉宾共同探讨了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减碳,帮助其中传统的、难以减排的行业实现优势转变和升级。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会峰,国家电投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韩国SK集团执行副总裁Ian Huh,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周斌, 壳牌集团润滑油业务副总裁、壳牌东北亚区润滑油业务总裁陈斌,分别结合各自企业实践经验,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实际业务、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而帮助推动工业领域减碳进程。

6ca168ad1291435e9b8d93f6f27a9744.png

“行业减碳与新质生产力”圆桌论坛


王会峰认为海洋石油工程行业一直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要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致力成为全球深远海漂式风电的领军者。以智能化、低碳化的设计和运营模式应对未来能源结构的变化,探索多能融合(风电、光伏、地热、波浪能)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柴茂荣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部分,将在未来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工业和长距离交通中。氢能在工业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合成氨、炼油和火箭燃料,未来会扩展到发电和运输等领域。氢能产业链存在协调问题,需跨越多个行业领域才能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建议政策和管理体制上加强对氢能产业链的整合。氢能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瓶颈在于产业链不完整及体制管理问题,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项目来推进。

Ian Huh介绍了SK集团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及低碳转型的多个项目,包括自建LNG发电厂以保障半导体生产所需的高能耗,通过LNG生产蓝氢实现能源链条的清洁化,在美国与加州电网合作建立了储能系统,更经济的解决灵活性问题。公司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立了液态冷却系统以降低建筑能耗,另外投资了小型核反应公司。未来能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优化供需匹配和分配管理,特别是在配电网和智能调度上。

刘周斌认为通过绿色技术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能源和工业的低碳转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为绿色技术提供交易平台,并帮助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技术认证和金融支持加速绿色技术的落地。中心已累积推广了多项绿色技术,致力于提升产业链上游的创新,推动全产业链的低碳转型。

陈斌认为润滑油在工业减碳和能效提升中起到重要作用,壳牌推出生物可降解润滑油产品,应用于海上风电等领域,减少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壳牌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专注提升润滑油产品的环保性和能效,以助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工业升级和减排。

现场近300名行业专家和北大师生参加了论坛活动,活动全程直播,近10万线上观众在线观看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