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陆克定教授带领下,北京大学地空学院2024级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生团队赴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专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与污染源精准管控,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与专题研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参观展示大厅
在监测中心展示大厅,师生系统了解了北京市"空-天-地"立体化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成果。通过动态监测数据可视化平台,重点考察了覆盖16区及经济开发区的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街乡镇高密度监测网络等创新实践。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自1974年建站以来,北京市在环境要素监测网络布设方面的迭代升级历程,特别解析了支撑首都实现PM2.5浓度十年下降超60%的"世界减霾奇迹"背后的精准监测技术体系。
参观实验室与空气质量超级站
在实地考察环节,团队深入分析实验室及空气质量超级站,系统观摩了国际领先的监测技术装备集群。技术专家重点阐述了微脉冲激光雷达大气边界层探测、MODIS卫星遥感数据同化、PM2.5在线源解析等前沿技术的科学原理。特别就超大城市多尺度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集成等科研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讨论交流
最后,师生们和中心沈秀娥站长及有关领导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双方对碳排放监测,遥感监测,空气质量中长期预报预测,臭氧污染监测、评价与防控等领域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后续开展深入合作的意向。
本次调研活动创新了专业学位博士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沉浸式接触环境监测领域"高精尖"技术装备,使博士生们对生态环境感知技术体系的发展前沿形成系统认知。特别是在大气污染成因解析技术、环境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等方面,激发了同学们关于多源监测数据融合分析、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开发等创新方向的研究构想,为推进环境监测技术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