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

走出务实理性开放的“双碳”之路: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碳中和分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大学能源论坛举行

碳中和的国际经验.jpg

近期,国际能源市场供给侧的大幅波动给世界能源安全供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这也为石油公司务实理性推动能源转型,加快转变发展生产提供了重要机遇。如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新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国内油气企业在新时代肩负的重要使命。聚焦“双碳”路径,近日,北大新工科国际论坛——碳中和分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大学能源论坛在京举行。来自能源领域、各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发表演说和讨论,为能源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助力碳中和寻找解决方案。

全球实现碳中和面临艰巨挑战

近期,欧洲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部分地区能源供应问题愈演愈烈。前段时间,我国部分省份也出现缺电或限电问题。这使得政府、企业、市场等各方对能源转型中各种政策、措施及认识等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也再次表明,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艰巨而复杂,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目前形势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遏制全球变暖都面临巨大挑战。挪威船级社总裁兼CEO雷米·埃里克森指出,虽然新冠疫情导致去年全球碳排放减少,但并不代表全球碳减排前景一片光明。首先,目前世界仍然致力于恢复旧经济,而非创造新的绿色经济。其次,能源转型发展显现出二元性。一方面,世界开始绿色电气化,但另一方面,大量依赖化石能源的行业依然存在。最后,虽然能源效率的提升会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但这个领域很难获得投资。因此,未来40年中,即使碳排放量逐渐减少,但是仍与将全球温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相差甚远。

国际能源署能源展望部门主任帖木尔·居尔(Timur Gül)认为,如果要完成未来10年减碳目标,清洁能源技术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大规模部署。例如,太阳能光伏与风能容量必须在2030年翻两番。这无疑给世界减碳行动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也提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挑战。一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均能耗将会随人均GDP增加而继续增长。二是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源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三是要实现碳中和,我国的减碳速度和强度前所未有,约是英、德两国的2倍。

全球需要共享减碳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参考发达国家碳中和的战略、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和政策,或将有利于全球加快实现“双碳”目标,降低转型成本。

德国智库“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负责人涂建军介绍了德国实现碳中和的六大战略。首先,德国将在2030年前加速退煤进程,把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到70%。其次,在2045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第三,德国将在2045年将一次能源消费减半,达到节能效果。另外,德国将推进电气化,促进氢能经济,加速推进碳捕集与封存(CCS)基础设施的部署。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拉森指出CCS技术对实现“净零美国”(Net-Zero America)的重要性。该校发布的报告《净零美国》中模拟5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前4种都包含了CCS技术,其规模在2050年预计达到10—20亿吨。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电力和清洁燃料也对碳中和进程有着重要作用。

帖木尔·居尔指出,为推广绿色能源,世界需要突破电力脱碳、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并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为能源转型做好准备。氢能、CCUS等技术也将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实现碳中和的征程中,我国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也需要按照国情因地制宜做出改变。涂建军提出,中德都是制造业强国,资源赋存条件都是一煤独大,并面临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能源安全挑战。为共同应对净零排放所带来的重大历史性挑战,两国有必要继续深化在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也认为,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的经验,在能源转型中实现清洁与经济并行,以免引起消费价格大幅上涨。

按照国情探索特色碳中和路径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践行“双碳”承诺的路线图,也是对此前出现的“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等问题的理性引导。

参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帖木尔·居尔表示,中国的参与将会让2060年碳排放回落到2000年的水平。而且,中国在承诺目标基础上的转型将带来空气清洁、西北部发展等益处。到206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将下降80%,石油下降60%,天然气下降45%,总能源需求下降10%,电力将成为占比最大的终端能源。

埃里克·拉森提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碳中和时大部分电力都将由可再生能源生产。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将会经历20年的发展期。氢能将在2040年具有竞争力,并在2050年达到全球能源需求的5%。

涂建军表示,我国应该认真思考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途径和前景。在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电气系统上,应该正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问题,直面未来能源稳定保供的挑战。在能源转型进程中,需要防止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冲高峰”,也要避免“一刀切”或“运动式减碳”。同时,我国还要推进CCS和绿氢等技术突破,为未来煤炭行业的转型做好充足准备。

金之钧提出,我国未来的碳中和路径需要“两轮”驱动、两大领域发力。“两轮”指的是政府和市场在碳中和中发挥的导向作用,尤其要注重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两大领域指减排与消纳路径,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升电气在消费端的比重和发展CCS等技术,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