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散煤综合治理破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区域工业散煤基本解决,北方清洁取暖改造规模达到3500 余万户,试点城市清洁取暖率大幅提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健康效益可观。当下,散煤治理正在由环保驱动、目标管理、大干快上的阶段,转向环保和气候协同治理、提效降本、致力长效的新时期。“十四五”散煤综合治理将由重点区域延伸至非重点区域,以民用散煤治理为主,遵循清洁、低碳、电气化的方向,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统筹环境、气候和经济等多维目标,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建议编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22-2025)》,分区域提出清洁取暖率目标,出台农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农村建筑能效的提升,科学选定清洁取暖技术路线。
民用散煤治理技术的选择应兼顾“减污降碳”效果和经济性,长期来看,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作为主要的热源。短期来看,在城镇集中供暖区优先选择工业余热、热电联产、地热等方式;在有基础、有条件的城中村(城郊村),优先推广空气源热泵,慎重推广直热式电暖器和蓄热式电暖器,巩固和稳步推进煤改气,鼓励生物质供暖;在生物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丰富、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一般农村,可按照就地取材、多能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太阳能+ 热泵”、“太阳能+ 生物质炉具”、地热取暖等清洁取暖方式;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匮乏的地区积极推广清洁煤配套炉具取暖;在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应优先发展洁净煤或生物质配套清洁炉具取暖。
进一步调整中央补贴政策,继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补贴,将以行政级别作为补贴标准,调整为以改造任务量作为补贴标准;在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下达时,明确各省运行补贴金额、补贴标准等政策要求,在地方开展补贴效果评估,并据此完善地方运行补贴标准,以及退坡速度和退出时间。在促进中央财政更多地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方面,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比例,确保中央、地方政府投入占比为40% 左右;在后续清洁取暖项目城市竞争性评审和清洁取暖项目城市绩效评价中,将中央资金带动地方投入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通过创新提高清洁取暖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清洁采暖成本的合理分摊,并最终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鼓励清洁取暖技术创新,解决各种取暖技术存在的核心技术问题,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耦合问题,实现技术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进行金融创新,提供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清取暖成本。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取暖用户的积极性,降低取暖成本,减轻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压力,实现清洁取暖成本的合理分摊。
利用智慧监管平台提早布局售后运维体系,破解清洁取暖设备点多面散、无监管的难题,打通清洁取暖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服务覆盖范围、服务响应效率和故障处理能力,促使用户报修有选择、师傅维修有记录、工单回访可跟踪,有效满足用户、企业、政府三类角色,高效实现使用、服务、监管三类功能。
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于2021年3月启动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旨在助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该项目通过科学研究,设立有雄心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有效的行动计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该项目积极推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和低碳发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费的减量化直至退出。该项目具体的研究领域涵盖宏观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综合发展;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电力部门向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系统转型;推动电气化;高耗能部门的低碳绿色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区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散煤和塑料污染治理;碳中和与碳汇;碳市场;社会公正转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