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能源转型要闻】
废弃煤矿井或是被遗漏的甲烷排放源
东南亚陆上风电装机将快速增长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远水解不了近渴”
碳捕集与封存正加速走向市场
【油气要闻】
渣打银行预期明年油价走强
埃克森美孚计划裁员增效
美国页岩油成本或在10年内大幅上涨
BP推迟石油需求达峰时间预期
【新能源要闻】
日本实现渗透能发电商用
【能源转型要闻】
l 废弃煤矿井或是被遗漏的甲烷排放源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天然气与能源转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昆士兰州一处废弃煤矿发现了2个未被封闭钻孔,以类似间歇喷泉的形式向大气中排放甲烷,通过一周的连续观测,初步估算这两个钻孔的甲烷年排放量约为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20年影响计),相当于1万辆汽车每年行驶1.2万公里的排放量。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对废弃煤矿钻孔的甲烷排放进行长期观测,而昆士兰州有约13万个此类钻孔,其封堵质量未知;虽然大多数钻孔可能并非排放源,但实测显示它们可能是目前未被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并且可以通过确保废弃煤矿钻孔都得到妥善处置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人员认为,缺少监管和能源公司控制成本是钻孔封堵不当的主要原因,有些钻孔仅用一袋水泥封堵后覆盖土壤处理,根本无法阻止甲烷泄漏。这可能只是化石燃料行业温室气体泄漏的“冰山一角”,例如:美国自19世纪以来已钻探约450万口油气井,其中约350万口已被废弃,美国环保署估计,非生产性油气井2020年的甲烷排放高达27.5万吨,相当于约17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全球有数千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公司,过去几十年有大量矿区退役,可能留下了很多封堵不当的钻孔。
信息来源: 油价网 2025年9月2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Coal/Abandoned-Coal-Operations-Could-Become-Methane-Time-Bombs.html
l 东南亚陆上风电装机将快速增长
咨询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近日表示,2020年以来,受监管障碍、电网基础设施薄弱、本地供应链成本高,以及对价格更低、更稳定的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度高等因素影响,东南亚陆上风电增长一直比较缓慢,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很快改变,主要受政策调整、技术进步、上网电价提升等因素推动。睿咨得能源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陆上风电装机将从2024年的6.5吉瓦增长到26吉瓦,增幅接近3倍。从国家来看,越南、菲律宾和泰国依然是前三大陆上风电市场,但这三个国家的发展正在放缓,其中,越南自2021年以来没有新建陆上风电项目,泰国和菲律宾则分别自2019年、2015年以来再无新建项目;老挝则首次启动陆上风电项目,以期实现电力结构多样化并增加出口;柬埔寨、印尼等也有发展陆上风电的潜力。不过,睿咨得能源同时表示,东南亚陆上风电行业的长期成长依然取决于政策的连续性、更强的电网整合能力以及本地供应链的建立,持续的政府支持和行业协作对建设一个具有韧性的风电市场至关重要,也将确保风能成为该地区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柱。
信息来源:睿咨得能源 2025年10月1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rystadenergy.com/news/southeast-asia-s-onshore-wind-capacity-set-to-reach-26-gw-by-2030
l 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远水解不了近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欧美政府还是智库、能源初创公司都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描述成核能界的iPhoe:更智能、更小、更便宜、可扩展、应用场景多元,是满足电力需求增长和实现脱碳的完美解决方案,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宣布了雄心勃勃的SMR部署计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截至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座具备商业运营条件的SMR,在美国SMR行业处于领跑梯队的企业NuScale最近甚至取消了犹他州的SMR项目,原因是成本已经飙升到9000美元/千瓦,而且没有找到投资者,该公司CEO承认2030年之前不会有任何实质性项目推进,另一家美国SMR企业Rolls-Royce大肆宣传的SMR工厂还只是“说说而已”。另一方面,假设SMR项目后续推进顺利,2027-2028年获得监管批准、2030年前后开建、2035年前实现首批商业机组投运,人们仍需要在10-15年内再建造数千个这样的反应堆并实现彼此连接,才能取代一部分化石燃料发电,但作为对比,建造1套SMR机组的周期可以部署10-20个类似发电能力的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储能项目,而且成本更低,也没有放射性废物处理问题,况且现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设施已经实现了模块化和可拓展。此外,欧美的传统核能发电项目当前也面临严重延期、成本上涨、经济性下滑问题,例如:一度被奉为欧洲核能未来的英国Hinkley Point C项目,现在的成本是原计划的2倍,而且至少比原计划延期5年;法国Flamanville项目和芬兰Olkiluoto项目预计的完工时间比原计划晚了10年,成本也大幅上涨。为了确保项目的商业性,法国和芬兰计划为新建核电项目设置最低价格保障,其中芬兰设定的核电最低价格为90欧元/兆瓦时,而欧洲地区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拍卖价格通常为30-50欧元/兆瓦时。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9月23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Energy-General/Small-Nuclear-Reactors-Will-Not-Save-The-Day.html
【油气要闻】
l 渣打银行预期明年油价走强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呈整体走低趋势,主要原因包括“欧佩克+”加速退出减产引发供应过剩担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紧张抑制需求、非“欧佩克+”产量保持增长加剧累库。近期,华尔街金融机构不断发出石油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的警告,其中高盛预计2026年随着“欧佩克+”完全解除减产以及美洲石油产量持续增长,石油市场可能出现190万桶/日的供应过剩,油价可能下跌到50美元/桶区间。但渣打银行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石油需求韧性和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将推动2026年油价走高。渣打银行表示,尽管美国2025年石油产量将创下新高,但低油价将迫使生产商减产;就需求而言,今年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因“贸易战”走弱,但预计各国将出台刺激措施,包括美国降息、中国推出政策组合拳;此外,俄乌局势升级,美国施压北约和欧盟停止进口俄罗斯油气,并威胁实施新一轮制裁,将给油气带来风险溢价。
信息来源:雅虎财经 2025年9月28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standard-chartered-bucks-bearish-trend-230000436.html
l 埃克森美孚计划裁员增效
彭博社近日称,作为提升效率的一部分,埃克森美孚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撤3%-4%工作岗位,涉及约2000名员工,由其控股(持股近70%)的加拿大帝国石油公司(Imperial Oil)也宣布计划裁员约20%。雪佛龙、康菲、BP等近期也宣布了千人规模的裁员计划,原因是“欧佩克+”持续增产导致油价大幅走低。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内部重组,希望通过改革全球业务结构提升竞争力,确保公司在长期内保持领先地位。据悉,改革内容包括将一些较小的办事处整合为区域中心,以便专注于主要增长项目,包括圭亚那石油业务、美国墨西哥湾沿岸LNG业务、全球贸易业务等。2017年现任CEO伍兹接任时,埃克森有9个职能公司,彼此间独立运作,如今则按生产、炼油、低碳三大部门运行,所有部门共享工程、信息技术和项目管理等服务。这些变革使埃克森自2019年以来每年减少了135亿美元成本,该公司计划到2030将这一数字再提高30%。
信息来源:世界石油网 2025年9月3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l 美国页岩油成本或在10年内大幅上涨
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机构Enverus在其最新报告中称,到2035年前后,美国页岩油边际成本将从目前的约70美元/桶上涨到95美元/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资源结构变化,主要页岩油地区最高效、成本最低的“甜点”正在枯竭,页岩油公司不得不转向边际储量,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长的水平井段和更多投资,预计这一转变将使边际成本增加15-25美元/桶;二是材料成本上升,钢材是页岩油井套管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关键材料,在上游成本中的占比较高,钢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钻井成本,特别是需要大量特种钢材的深层页岩油井,而供应链中断、通胀和贸易紧张关系推高了钢材价格,“后疫情时代”以来,某些页岩油区的材料成本增加了5%-10%;三是监管的不确定性增加合规成本,达拉斯联储一项调查显示,57%的高管认为联邦和州政府收紧许可流程和排放标准,以及土地使用限制的措施影响了页岩油新井盈亏平衡成本,能源政策的可变性进一步导致合规成本增加,在某些地区预计会达到2-5美元/桶;四是水处理和管理费用上升,水是页岩油井水力压裂的核心投入,随着油井持续生产,其产水量会达到原油的3-10倍,这些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回收或排放,随着环境法规趋严以及干旱盆地水资源紧张,水处理成本不断上升,对页岩油成本的影响在1-3美元/桶,如果因注水引发地震导致更严格限制,成本还会进一步增加。此外,劳动力短缺、通胀、供应链脆弱性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信息来源:Energy News Beat 2025年9月26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energynewsbeat.co/u-s-shale-costs-to-soar-to-95-per-barrel-within-a-decade/
l lBP推迟石油需求达峰时间预期
BP撤回了此前关于全球石油需求将在今年“见顶”的观点,认为将在2030年前保持增长。该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中表示,新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能效提升不及预期、地缘紧张局势以及石化产品持续使用等因素表明,石油需求可能最早要到2030年才会达到峰值,2025-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1.022亿桶/日增加到1.034亿桶/日。BP称,能效提升“乏力”会导致能源需求上升,而这部分需求将主要由化石燃料来满足,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3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额外增加600万桶/日。目前,BP的预期是石油需求将会在2035年左右回落到目前水平,到2050年会降至8300万桶/日、高于此前2050年约7500万桶/日的预期水平。BP还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保持增长,主要受亚洲国家LNG进口增加推动,美国和中东将是主要供应来源。BP并非唯一改变石油需求前景观点的机构。据悉,国际能源署(IEA)正在准备一份将在今年发布的报告,其中也预计油气需求将在2030年之后继续增长,与其此前预期相悖。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9月25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新能源要闻】
l 日本实现渗透能发电商用
日本首座商业化渗透能发电厂于近日投用,年发电量88万千瓦时,成为继丹麦之后第二个成功实现渗透能发电商用的国家。该项目位于福冈地区,与当地一家海水淡化厂联合开发,利用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度废水,依靠更高的盐度梯度实现发电效率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渗透能发电以淡水与海水间因盐度梯度差异引发的渗透效应为基础,利用离子从盐度较高一侧向较低一侧迁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实现无间歇发电。丹麦2023年建成全球首座商业规模的渗透能发电厂,挪威、法国、韩国等一些沿海国家也正在试点渗透能发电的可能性,世界经济论坛(WEF)还在今年6月把渗透能发电列为2025年十大新型技术之一。渗透能初创公司Sweetch Energy表示,全球三角洲和河口地区自然释放的渗透能接近3万太瓦时,如果能真正利用起来,潜力是巨大的。迪拜未来基金会(Dubai Future Foundation)估算称,渗透系统未来每年可发电约 5177太瓦时,接近全球电力需求的五分之一。不过,该技术能效较低,规模化仍面临挑战,日本的项目成功得益于海水淡化厂高盐度废水提供了相对较高的能量输出,其他地区项目未必能与之媲美达,但在技术条件合适的地方依然有潜力。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9月2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