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能源转型要闻】
欧盟采购美国能源的承诺很难兑现
全球浮式LNG产能将快速增长
能源转型正在悄然且确定无疑地进行
【油气要闻】
东非原油管道项目已完成大半
纳米比亚海上油气生产渐行渐近
美国船运新规可能限制其LNG出口
【新能源要闻】
全球氢能项目接连“夭折”
【能源转型要闻】
l 能源转型减速或致石油超级周期再现
咨询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最新研究称,如果全球石油需求按照欧佩克的预期增长,当前产量水平可能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睿咨得能源的评估显示,全球包括未发现油田在内的石油可采资源量已稳定在约1.5万亿桶,但过去10年的资源调整中将“未发现”资源的估算量下调了约4560亿桶,原因是近年来新区勘探活动大幅减少,而海上钻探和开发成本已翻倍,而且除美国外,页岩油气开发鲜有成功者,只有阿根廷的瓦卡穆尔塔页岩区(Vaca Muerta)产量近期有所增长。睿咨得能源预计,未来5年的新增常规石油储量将不足产量的30%,而勘探活动仅能替代约10%。沙特等产油国多年来一直警告称,勘探投资和活动减少,以及“将石油留在地下”的呼声,最终将损害未来供应并扰乱市场。也有业内人士称,即使只是为了抵消成熟油田产量递减,也需要进行勘探和新项目开发。睿咨得能源认为,如果欧佩克对长期石油需求的乐观预测成真,石油需求在中长期内继续增长,未来全球可能面临石油供应紧张,世界将需要另一轮石油超级周期,届时需要大幅增加新区勘探,同时加快二次采油技术应用,并全面开发北美及全球的高成本页岩油气。与此同时,全球能源转型受到高成本、供应链问题以及政府支持和补贴不足等因素制约。现在人们已经很清楚,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消费者也将在能源账单中切实感受到这一点。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纳赛尔在6月份的“亚洲能源大会”上表示,现实揭示了一个被过度宣传却未能兑现的转型计划,对亚洲大部分地区尤为如此,我们曾被告知转型将是迅速且无痛的,传统能源必将崩溃,但当前全球石油需求仍超过1亿桶/日,且毫无崩溃迹象。国际石油巨头也预计石油需求将在2030-2040年之间的某个时点趋于平稳,且能源转型不及预期,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但国际能源署(IEA)坚持认为全球石油需求见峰值即将来临。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8月18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Crude-Oil/Energy-Transition-Stalls-as-Oil-Super-Cycle-Risks-Return.html
l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能很快超过煤电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2025年中电力更新报告》称,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3.3%,2026年增长3%,这一增速虽然低于2024年的4.4%,但仍是近10年的最高增长率之一,远高于2015-2023年2.6%的平均水平。IEA表示,2025年,虽然工业用电量出现下滑,但高温制冷的电力需求保持增长;2026年,工业和电器用电需求增长、空调使用规模扩大、数据中心扩建以及持续电气化将驱动电力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是一次能源需求增速的两倍多,并将在2026年保持这一趋势。IEA称,2025年,中国和印度的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比2024年更温和,美国的增长则高于上一年,预计欧盟2025年和2026年的电力需求量将分别增长1.1%和1.5%,与 2024 年的1.6%大体相当。能源结构方面,IEA预计2025年风能和太阳能将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90%以上,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在2024年突破4000太瓦时,2025 年将超过5000太瓦时,2026年将超过6000太瓦时;2025年,全球燃气发电量将增长1.3%,继2024年增长1.9%之后再创新高;核电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并在2026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IEA预计,2025年或最迟202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燃煤发电,因此2025年全球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趋于稳定,2026年将略有下降。电价方面,2025年上半年。多个市场平均批发电价同比上涨,虽然平均价格仍于2023 年的水平,但仍高于2019年,其中,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欧盟和美国批发电价上涨了约30%-40%。
信息来源:IEA 2025年8月 毕云青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jpt.spe.org/floating-lng-finds-its-stride-with-global-capacity-set-to-triple-by-2030
【油气要闻】
l 加拿大油砂生产商找到增产“秘诀”
彭博社近日称,虽然并未启动任何新项目,但加拿大主要油砂生产商的原油产量却在不断提高,其秘诀就在于延长生产线寿命、缩短设备检修时间,从提高现有项目效率,其中,森科能源公司(Suncor Energy)基地工厂(Base Plant)的8台焦炭鼓更换项目提前完工,且总成本低于预算,使1号生产线的运行寿命延长了约 30 年;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帝国石油公司(Imperial Oil),以及其他多家油砂企业则选择将设备检修周期从1年延长至2年,提高了效率和产量,而更高的产量在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油价下跌对利润的影响。标普分析认为,尽管油价低迷,但得益于现有资产优化与效率提升,加拿大油砂产量预计将在今年达到创纪录的350万桶/日,较2024年增长5%;到 2030 年,加拿大油砂产量将突破390万桶/日,比此前预期高50万桶/日。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8月15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l 美国页岩油仍有增产空间
在一季度财报中,美国能源行业向市场传递的核心信息是“页岩油产量已经见顶”,其中Diamondback Energy 公司CEO在5月份的致股东信中称,在当前油价下,美国页岩油产量正处于临界点,再保持增长所需的资本强度可能超出既定商业模式承受范围。但仅仅3个月之后,风向便已骤变,页岩油生产商重新释放“仍有增长空间”的信号,例如:Diamondback Energy新任CEO表示,公司正把效率挖掘到极限,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钻新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也出现了类似变化。今年早些时候,EIA预计到2026年底,美国石油产量会从2025年上半年的1350万桶/日下降到1330万桶/日,原因是钻机数量下滑速度超预期以及价格压力迫使生产商减少新井钻探;但在最新报告中,EIA再次上调了产量预期,原因是5月份的实际数据显示,尽管油价疲软、钻机数减少,页岩油企业仍在扩张,美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了2.2%、环比增长了0.2%。通常情况下,美国页岩油生产活动下降会比油价下跌滞后几个月,但如果生产商对需求前景改善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则会支持其忽视短期油价下跌,当前就是这种情况。一方面,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今年石油市场将表现为供应过剩,但一系列突发地缘事件导致油价剧烈波动、加剧供应担忧,暗示市场处于相对平衡甚至局部短缺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能源转型“减速”,全球石油需求刚性更强,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预计,从2035年起,全球每年可能额外需要5%的石油,到2050年需要额外新增1000亿桶油当量油气供应才能满足需求。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8月13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l 今明两年石油市场供应可能严重过剩
在最新发布的月报中,国际能源署(IEA)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预期分别上调37万桶/日和62万桶/日,分别达到250万桶/日和190万桶/日;同时将今明两年的需求增长预期均下调约2万桶/日,分别为68万桶/日和70万桶/日,显示短期内石油市场供应远超过需求。“欧佩克+”选择在油价下行、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连续几个月提速增产,可能表明其现在更看重市场份额而非价格支撑。非“欧佩克+”是供应增长的主力,预计今明两年增幅分别为130万桶/日和100万桶/日,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圭亚那,更加多元化的供应来源形成了复杂竞争格局,削弱了“欧佩克+”的市场影响。需求方面则持续偏弱,今年已发布的8份月报中,IEA有6次下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累计下调规模约为35万桶/日,新兴经济体需求不及预期是主要原因。由于供应增长超过需求,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石油库存规模将持续增加,但不同区域间的累库程度不同,主要战略储备枢纽和定价中心的库存水平仍远低于历史均值,供需关系与整体市场相比更紧,有助于在供应过剩背景下支撑价格。值得注意的是,IEA和欧佩克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再次大相径庭,欧佩克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分别降增长129万桶/日和140万桶/日,几乎是IEA的两倍;预计非“欧佩克+”今明两年的供应增长分别为80万桶/日和60万桶/日,大约是IEA的一半。
信息来源:Discovery Alert 2025年8月15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discoveryalert.com.au/news/record-supply-surge-impact-oil-stockpiles-2025/
【新能源要闻】
l ChatGPT最新模型能耗或将飙升
《卫报》近日报道称,美国罗德岛大学AI实验室估算显示,OpenAI最新模型ChatGPT-5的能力远超前代GPT-4,但能耗也非常高,平均每次查询耗电量约为18Wh,是上一代的8.6倍,若按OpenAI公开宣称的日请求量25亿次估算,全面切换到GPT-5后,每日的总耗电可能高达45 GWh,而一台典型的现代核电机组每小时发电量在1–1.6 GW之间,这意味着需要2-3座核反应堆全天候运行才能支撑GPT-5所需算力,足够为一个小国家供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测试存在明显局限,研究团队通过两个关键因素推算GPT-5的功耗-模型响应(一次请求所耗时间)、运行该模型的硬件平均功耗。由于OpenAI并未公开具体部署细节,研究人员只能基于以下推测:最新模型在微软Azure的Nvidia DGX H100或H200系统下运行,先将查询的响应时长与预估硬件功耗相乘,得到不同输出的瓦时数,并以1 000 token为基准进行比较。此外,ChatGPT-5采用的是“混合专家”架构,并非每次查询都会激活全部参数,因此一些简单请求的功耗会更低,但它还具备“推理模式”,处理时间更长,可将同一回答的功耗推高5 -10倍。
信息来源:Tom‘s Hardware 2025年8月14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artificial-intelligence/chatgpt-5-power-consumption-could-be-as-much-as-eight-times-higher-than-gpt-4-research-institute-estimates-medium-sized-gpt-5-response-can-consume-up-to-40-watt-hours-of-electricity
l 低能小型核聚变或有新突破
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杜克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物理评论》撰文,宣布成功复刻阿瑟·鲁利希(Arthur Ruhlig)在1938年首次提出并观测到的氘-氚聚变(DT)实验,不仅证明了鲁利希当时结论的正确性,也使低能量小型核聚变成为可能。该研究团队使用实验室串列加速器的最低运行功率,产生了3.5毫米的氘核束流,打向氘代磷酸靶材,通过对TOF数据分析,最终确认实验中产生了高能中子,表明确实出现了次级反应-氘氚聚变。这是全球首次在低能核物理平台完成DT聚变实验,对小型实验室来说的是颠覆性的,可能将开启更易触及的聚变研究之路,同时也降低了核聚变门槛,使得更多私营公司能够入场,进而使核聚变研究格局更加多样化,大幅缩短商业化进程。
信息来源:Energy Reporters 2025年8月5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energy-reporters.com/news/our-replication-leaves-no-doubt-physicists-uncover-long-forgotten-experiment-that-could-shatter-energy-limits-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