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能源转型要闻】
欧盟能源产品进口显著下降
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47%
全球能源创新投入保持增长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2%
洲际电网正在兴起
【油气要闻】
新项目将贡献290万桶/日原油供应
二叠盆地产量接近峰值
【新能源要闻】
6G或加速自动驾驶和无人机应用
【能源转型要闻】
l 欧盟能源产品进口显著下降
2024年,欧盟能源产品进口总额和总量均明显下滑,其中,进口额较2023年锐减16.2%、至3759亿欧元(约合3.02万亿元),进口量下降7.1%、至7.2亿吨。俄乌冲突以来,欧盟陆续出台多轮对俄制裁措施,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进口格局正经历历史性重构,进口依存度降低,进口成本下降,能源供应版图加速多元化。石油仍是欧盟最大的能源进口品类,但2024年进口额同比下降4.7%,进口量下降2.4%,主要供应国为美国(占比16.1%)、挪威(13.5%)和哈萨克斯坦(11.5%),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市场份额较上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增速最大。欧盟2024年LNG和管道天然气进口均大幅下滑,其中,LNG进口额下降39.1%,进口量下降15.1%,美国是主要供应国(45.3%),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达17.5%,超越阿尔及利亚(10.7%)和卡塔尔(10.4%)成为欧盟的第二大供应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额下降30.2%,进口量下降4.4%,挪威稳居榜首(45.6%),阿尔及利亚份额上升2.8个百分点、至19.3%,英国供应占比下降5.2个百分点,俄罗斯维持16.6%的市场份额。煤炭方面,澳大利亚(37.3%)和美国(32.3%)主导对欧盟的供应。随着《欧洲绿色协议》推进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欧盟能源进口结构或迎来进一步调整。
信息来源:欧洲统计局 2025年4月4日 阚思仪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ec.europa.eu/eurostat/web/products-eurostat-news/w/ddn-20250321-1
l 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 47%
2024年,欧盟46.9%的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风能和水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分别为39.1%和29.9%),其余约三分之一来自太阳能(22.4%)、可再生燃料(8.1%)以及地热能(0.5%)。太阳能发电量在2024年创下新高、较上一年增长19%(38 太瓦时),水力发电量增加了13%(43太瓦时)。从国家来看,丹麦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最高、为88.4%、主要来自风能,其次是葡萄牙(87.5%,主要来自风能和水力发电)和克罗地亚(73.7%,主要来自水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占比最低的是卢森堡(5.1%)、马耳他(15.1%)和捷克(15.9%)。欧盟的化石燃料发电量在2024年下降了10%,其中,燃煤发电量下降27% (54太瓦时),天然气发电量下降25% (30太瓦时)。价格方面,2024年欧洲电力基准平均价格为74欧元/兆瓦时,同比低22%,各大首都城市家庭零售电价同比下降约7% (242欧元/兆瓦时)。
信息来源:欧盟 2025年3月 毕云青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ec.europa.eu/eurostat/en/web/products-eurostat-news/w/ddn-20250319-1
l 全球能源创新投入保持增长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能源创新情况》报告称,近年来,全球政府和企业的能源研发支出平均每年增长约6%,其中2024年政府用于能源研发的直接支出超过2023年的500亿美元,但增速有所放缓。IEA表示,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在贸易层面显而易见,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帮助美国从2000年的46%油气需要进口转变为10%的油气需求用于出口,电池、电动汽车及制造方面的创新使中国 2024年的石油进口量比假如这些电动汽车是传统汽车情形低8%,每年约2000亿美元的全球贸易价值中的近30%是最近才被广泛采用的技术。据估计,美国政府的研发支出在未来几年可为社会带来比成本高出30倍的经济回报。历史上,为应对能源安全危机,IEA成员国在20 世纪80年代的平均公共能源研发支出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GDP的0.1%,其中五分之三用于核能,使得成员国的核电量在1980-2000年增长了近4倍,从而缓解了油气进口需求增长。相比之下,IEA成员国目前用于能源研发的支出仅占GDP的0.04%左右,其中近60%用于能源效率、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三个领域。与此同时,私人资本也在积极参与能源创新,但阻力正在加大。2015-2022年,能源初创企业的融资额增长了570%。不过,应对气候变化仍需要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所需的减排量中约有35%仍然依赖于尚未在商业规模上得到验证的技术。展望未来,电池矿物、人工智能创新和二氧化碳去除是国际合作的焦点。
信息来源:IEA 2025年4月3日 毕云青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iea.org/reports/the-state-of-energy-innovation/executive-summary
l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2.2%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表示,2024年全球各类能源的需求均有所增加,整体能源需求增长了2.2%,高于近10年平均水平,电力需求增幅最大,为4.3%,超过3.2%的全球经济增速,主要受创纪录的高温、电气化和数字化等因素影响。从类型来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增长中的占比最大(38%),其次是天然气(28%)、煤炭(15%)、石油(11%)和核能(8%)。从增长来源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贡献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80%以上,发达经济体的能源需求也在经历数年下降后恢复增长、增幅接近1%,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绝对量增长最多的三个国家,欧盟能源需求自2017年以来首次增长(除2021年疫情后的反弹外)。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仅增长0.8%,远低于2023年的1.9%,石油在能源总需求中的占比在首次降至30%以下,但行业和地区分化明显,公路运输的石油需求略有下降、主要来自中国(-1.8%)和发达经济体(-0.3%),航空和石化产品的石油需求有所增长;天然气需求增长1150亿立方米、增幅为2.7%,远高于近10年平均每年约750亿立方米的水平。电力方面,2024年全球发电量增长的8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增加约700吉瓦、其中近80%是太阳能,欧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煤炭和天然气。此外,2024年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降至0.8%,远低于约3%的经济增速,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减弱。不过,全球能源强度几乎没有改善,2010-2019 年期间的能源强度平均每年降低约2%,2019-2023年放缓至1.2%,2024年则只有1%,主要因制造业增长。
信息来源:IEA 2025年3月30日 毕云青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5
l 洲际电网正在兴起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得不同国家间共享彼此的自然资源,进而确保自身电力供应和能源安全成为可能。欧洲和非洲正建立这种联系,特别是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北非与中欧、北欧之间。英国正与摩洛哥联合开发Xlinks项目,计划在摩洛哥建一座1500平方英里的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储能场,通过一条4000公里的海底电缆,将电力输送到英国,预计2030年左右投用。此前,摩洛哥已经通过两条到西班牙的高压电缆实现与欧洲的电力连接,单条电缆容量为700兆瓦。正在开发的其他项目还有希腊和埃及之间的GREGY项目以及突尼斯和意大利之间的ELMED-TUNITA项目,其中,前者从2008年开始筹备,希腊科普卢佐斯集团(Copelouzos)已拨款42亿欧元,用于建造一条可双向传输电力的海底电缆,年传输能力为3吉瓦;后者则是由意大利输电系统运营商Terna和突尼斯国有电力和天然气公用事业公司STEG合作在西西里海峡铺设一条220公里的双向海底电缆,年输电能力为600兆瓦。咨询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认为,北非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与欧洲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目标非常契合,从而促成了大规模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以及跨地中海甚至通往英国的海底电缆。此外,欧洲也在探索与北美建立电力连接的可能性,计划开发北大西洋1号传输项目(North Atlantic Transmission One–Link,NATO-L),希望使用一组6吉瓦的高压直流海底电缆,跨越大西洋,连接北美和西欧,将北美的清洁电力供应西欧,预计完成需要10-15年。在亚洲,提升东南亚各国间的电网互联互通对能源安全和区域绿色转型同样意义重大。例如:老挝拥有大量水电潜力,印尼太阳能潜力达2900吉瓦,而新加坡自然资源有限。一些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包括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一体化项目(LTMS-PIP)和婆罗洲-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电力互联项目(BIMP-PIP)。印尼Indika 能源公司(Indika Energy)表示,加强区域能源网络是东南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利用多样化能源资源,可以建立一个有弹性的、一体化的能源框架,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安全水平,还能促进公平和环境可持续。
信息来源:BNN Bloomberg 2025年3月1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www.bnnbloomberg.ca/markets/oil/2025/03/10/the-world-has-reached-peak-oil-trade-carlyles-jeff-currie-says/
【油气要闻】
l 新项目将贡献290万桶/日原油供应
投资机构Raymond James分析师表示,由于巴西、沙特等国都有新项目投产,预计2025年来自新项目的原油产量将达到290万桶/日,是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远高于2024年的约80万桶/日,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Tengiz)、巴西的巴卡卢油田(Bacalhau)、沙特的贝里油田(Berri)和马尔贾油田(Marjan)。受圭亚那和巴西等国供应量增加、“欧佩克+”从4月份开始逐步退出220万桶/日的自愿额外减产,以及特朗普贸易政策引发对全球能源需求减少的担忧影响,主要机构均认为2025年会出现供应过剩,其中,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供应将超过需求1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将有60万桶/日的供应过剩,Raymond James预计到2025年底会出现28万桶/日的供应过剩。Raymond James还表示,投资者目前还没有完全意识到2025年即将投产的项目会带来多少新供应。
信息来源:世界石油网 2025年3月21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l 二叠盆地产量接近峰值
美国主要页岩油公司均认为二叠盆地产量正接近峰值,最早的达峰时间可能在2029年前后,主要原因是甜点区域钻探和生产将达到地质极限,而其他区域的单井产量并不理想。就整个盆地而言,虽然目前仍然是美国最主要的产量增长来源之一,但增速自2022年以来呈逐年下滑趋势,其原因并非只是生产商出于投资纪律而限制投资。从具体指标来看,二叠盆地的气油比和水油比上升明显,表明一些地层正接近地质极限。2024年,二叠盆地的气油比从2014年的34%逐步提升到40%,表明随着钻井数量增加和更多页岩油被采出,储层压力下降,更多天然气被释放出来。路透社援引油田水分析公司B3 Insight的数据称,二叠盆地每生产1桶油平均会产出4桶水,水油比远高于其他盆地,而油田水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一个成本高昂且复杂的副产品,较高的水油比将推高生产商成本。受二叠盆地产量增长放缓甚至达峰影响,美国石油产量也将达到峰值。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CEO在CERAWeek会议上表示,预计美国石油产量会在2027-2030年达到峰值,此后将出现一些下降。康菲石油公司CEO预计,美国石油产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并在此后数年内保持基本平稳。此外一名美国石油公司高管在2025年一季度达拉斯联邦能源调查的评论中写道:“美国能源主导地位和50美元/桶的油价无法共存,50美元/桶油价下,将立即看到美国石油产量开始下降,且可能大幅下降(100万桶/日以上),因为美国的石油成本曲线已经跟5年前不同了,现在的70美元/桶是新的50美元/桶。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3月3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Crude-Oil/Peak-Permian-Geology-and-Water-Say-Were-Close.html
【新能源要闻】
l 6G或加速自动驾驶和无人机应用
近年来,5G在全球的推广呈喜忧参半局面,虽然凭借速度快、延迟低等优势,在增强型流媒体、游戏和远程医疗等方面被广泛使用,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缓慢,而且对企业收入的贡献不大,促使研究人员转入6G无线通信技术开发。诺基亚贝尔实验室(Nokia Bell Labs)研究人员称,6G能在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数字与物理的融合,这在5G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同于可利用AI辅助的5G网络,6G网络将会是AI原生网络,将AI融入网络的设计、部署和端到端运营,从而充分利用这项技术,使得网速比5G的最高网速快100倍,能耗降低50%,延迟低至亚毫秒级(5G为1毫秒、4G为30-70毫秒),为基于实时数据的应用创造了可能性,特别是自动驾驶和无人机这类对实时数据交换依赖程度较高的应用领域。借助6G网络的超低延迟和高带宽,自动驾驶汽车能根据来自摄像头、传感器和其他连接设备的数据作出瞬间决策。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无人机能被更多用于快递服务、灾难响应和监视等。6G还将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工厂、生产线和仓库通过配备可实时通信的连接设备和传感器来优化运营,并支持智能机器人融入制造过程,使其能与人类和其他机器协同工作。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4月1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Energy-General/6G-to-Play-Critical-Role-in-Autonomous-Vehicles-and-Dron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