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能源转型要闻】
欧盟采购美国能源的承诺很难兑现
全球浮式LNG产能将快速增长
能源转型正在悄然且确定无疑地进行
【油气要闻】
东非原油管道项目已完成大半
纳米比亚海上油气生产渐行渐近
美国船运新规可能限制其LNG出口
全球天然气空燃碳排放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要闻】
全球氢能项目接连“夭折”
【能源转型要闻】
l 欧盟采购美国能源的承诺很难兑现
在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欧盟承诺未来3年内累计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但分析认识认为这一数字完全不切实际,因为达成上述目标需要美国将绝大多数能源出口转向欧盟,而且欧盟无权强制要求企业采购美国资源。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表示,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了约650亿欧元(约合700亿美元)能源产品,包括200亿欧元(3500万吨)的LNG、440亿欧元的原油和成品油,以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为基础测算,要达到每年2500亿美元的采购额,欧盟需要做到67%的进口能源来自美国,就LNG而言,即使全部从美国进口,每年的总金额也只有400-500亿欧元,这不仅意味着卡塔尔、挪威等其他国家完全退出LNG市场,也需要美国政府强制其LNG出口商优先供应欧洲;就原油和成品油而言,美国资源目前的占比约为17%,很难在与中东等其他供应商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份额,而且美国的出口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况且日本、韩国等也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承诺或表示将增加美国油气采购,而美国2024年的能源产品出口总额只有3180亿美元。研究机构Aurora Energy Research表示,欧盟从美国的能源进口规模有可增长空间,但2500亿美元不现实,就LNG来看,采购额最大也只能提高到500亿美元。还有分析称,随着清洁能源转型,欧盟的化石能源实际需求是下降的,而增加美国能源采购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7月3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Energy-General/750-Billion-EU-US-Energy-Deal-Faces-Reality-Check.html
l 全球浮式LNG产能将快速增长
咨询机构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近日发布报告称,得益于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浮式LNG产能(FLNG)有望在2030年达到4200万吨/年,到2035年进一步升至5500万吨/年,分别是2024年1410万吨/年的3倍和4倍。睿咨得能源的研究显示,在经历了早期大型项目的技术和运营挫折后,FLNG项目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正逐渐站稳脚跟,目前已被视为一种相对快速、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方式,2024年已投产FLNG项目的平均利用率达86%,今年截至目前为76%、与陆上LNG接收站的利用率相当。睿咨得能源表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壳牌的Prelude FLNG项目经历了成本超支、产能不稳等问题,LNG成本曾高达2114美元/吨,但现在该项目及整个FLNG行业已走出低谷,并找到了降本路径,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将老旧LNG船改装成FLNG装置,进而大幅压缩新建浮式设施的时间和成本。睿咨得能源列举了多个成本控制较好的FLNG项目案,包括Golar LNG在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Greater Tortue Ahmeyim项目(640美元/吨)、喀麦隆FLNG(500美元/吨),以及Southern Energy在阿根廷的FLNG MK II项目(630美元/吨);不过美国FLNG项目的成本较高,拟建项目平均为1054美元/吨,与埃尼(Eni)在莫桑比克的Coral South项目(1062美元/吨)大体相当。但睿咨得能源同时表示,FLNG项目间的成本不能直接对比,因为存在是否包含上游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信息来源:JPT 2025年7月3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jpt.spe.org/floating-lng-finds-its-stride-with-global-capacity-set-to-triple-by-2030
l 能源转型正在悄然且确定无疑地进行
虽然截至目前化石能源依旧占一次能源消费的80%,只比1990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且国家政策、地缘局势、安全焦虑等因素使人们重新关注化石能源,但一个无可辩驳的实事是:可再生能源的扩张速度已经超过化石能源,成为新增能源供应的主体,现在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竞争就像是龟兔赛跑,可再生能源正缓慢但坚定地替代化石能源。就发电领域而言,能源智库Emb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风能、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贡献了全球74%的发电量增幅和92.5%的新增装机,如果将核能包括在内的话,占比会更高。在中国,2025年前4个月新增装发电机中89%是风能和太阳能,火电几乎零增长。在印度、巴西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新增装机规模也超过了煤电。就交通领域而言,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700万辆,市场份额超过20%,预计到2030年会达到40%以上。分析认为,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不太可能,1.5°C的路径依然极具挑战性,但如果清洁能源的增长继续保持领先,化石燃料大概率将在2050年前后被“边缘化”。
信息来源:The New Diplomat 2025年8月3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newdiplomatng.com/the-global-energy-shift/
【油气要闻】
l 东非原油管道项目已完成大半
外媒近日报道称,连接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东非原油管道(EACOP)项目近期取得显著进展,目前的已完成64.5%,预计建成后将带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经济增长,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并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公路、港口、电力等相关基础设施发展。该管道用于将乌干达的原油运至坦桑尼亚港口进而向全球市场出口,全长1443 公里,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境内长度分别为296公里和1147公里,是全球最长的电加热原油管道。该项目由道达尔(62%)、乌干达国油(15%)、坦桑尼亚国有的坦桑尼亚石油开发公司(15%)、中国海油(8%)共同开发,迄今为止已投入36亿美元,预计1年内完工。即便已完成大半,但项目依然面临很多反对声音。据人权观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EACOP可能将迫使超过10万人迁移,引发了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社区及国际人权组织的强烈反弹,还有环保人士称担忧管道建设对气候的潜在影响,已有43家银行及30家保险公司公开宣布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信息来源:The New Diplomat 2025年8月9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newdiplomatng.com/the-controversial-east-african/
l 纳米比亚海上油气生产渐行渐近
Galp能源公司(Galp Energia)近日宣布,正与潜在投资者就纳米比亚海上Mopane石油发现进行深入谈判,计划年内宣布结果,标志着该项目距离商业化又近了一步。Galp能源公司拥有Mopane发现80%股份,计划建2套浮式生产装置(FPSO),总产能约为24万桶/日。与此同时,道达尔也在推进其在纳米比亚的Venus项目,计划2026年初作出最终投资决策(FID),2029年投产,产能约为15万桶/日,预计盈亏平衡成本为20美元/桶。照此估算,到2030年,纳米比亚的石油产量可以达到30-40万桶/日,已经跻身中等产油国之列。不过,纳米比亚油气开发面临严重的基础设施瓶颈,缺乏管道、炼厂和港口,FPSO虽然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需要的前期投资较大,依赖一定规模的融资。分析认为,如果Galp能源公司能如期引入投资、道达尔的项目能按计划推进,则纳米比亚有望在2027年产出首批原油。
信息来源:The Business Intelligence Africa 2025年7月30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tbiafrica.com/2025/07/30/namibias-offshore-oil-dreams-are-taking-shape/
l 美国船运新规可能限制其LNG出口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规定,2028年4月开始,美国LNG出口量中的1%必须由悬挂美国船旗的船舶运输,2029年起,1%的出口量必须由在美国建造的船舶运输,此后每年提高1%,到2047年达到美国LNG出口的15%由美国建造船舶运输的目标。但截至目前,美国各界均认为这一要求不仅无法实现还将阻碍美国LNG出口。能源咨询与船舶经纪机构Poten & Partners表示,目前,只有1艘在运营的挂美国国旗LNG船-Crowley公司的“American Energy”号,但该船是1994年在法国建造的,2025年3月才开始从美国墨西哥湾向波多黎各运输LNG;而当前全球共有682艘LNG船,其中只有“LNG Aquarius”号是在美国建造的,于1977年6月交付,现在悬挂的是印尼船旗;如果满足USTR的要求,到2047年美国需要建造45艘LNG船,但当前全球在建的331艘LNG新船订单中,只有1艘在美国。美国大部分行业人士认为,韩国和日本船厂建造1艘船的周期在2年以上,而且船位已经排满,美国及其盟友根本没有新建大量船舶的能力。根据全球最大的船东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的数据,美国占全球LNG运输需求的27.5%、原油运输需求的9.5%,目前主要使用韩国LNG船运输相关货物,而全球LNG船队中78%的船舶由韩国建造,13%和7%来自日本和中国,韩国船厂仍拥有新船订单的64%,但中国船厂近年来订单增长迅速,目前已占32%。BIMCO认为,一种可能的变通方案是目前满足特定条件的外国建造船舶改挂美国国旗,并逐步取代船队中的外国建造船舶,但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国建造LNG船数量可能无法满足要求,除非获得豁免。能源专家认为,美国可能不得不动用USTR规定中的豁免条款,因为船舶数量不足可能会影响美国LNG生产和出口,进而可能波及原油生产,因为很多LNG来自原油伴生气。
信息来源:CNBC 2025年8月6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l 全球天然气空燃碳排放创历史新高
世界银行近日称,根据卫星数据估算,2024年全球天然气空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89亿吨,是连续第3年增长,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石油行业诞生以来,因为回收不具经济性,空燃一直是石油行业处理伴生气的最主要手段,目前空燃规模约为1510亿立方米/年,与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相当。2024年,俄罗斯、伊朗、伊拉克、美国、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墨西哥、尼日利亚等9个国家的天然气空燃量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其中多数空燃企业为国有公司;被空燃的天然气总价值约为630亿美元,相当于完全停止空燃所需前期投资的一半以上。尽管国际能源署(IEA)呼吁生产商除紧急情况外到2030年全面停止天然气空燃,而且已经有36个国家和60家油气公司加入了世界银行的“到2030年实现零常规空燃(ZRF)”倡议,但由于相关监管过于宽松且执行不力,多数企业缺乏投资天然气回收装置的动力。不过,一些国家已经在减少天然气空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哥拉、埃及、印尼、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空燃量都有所减少,其中,哈萨克斯坦空燃量自2012年以来减少了71%,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违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
信息来源:油价网 2025年7月26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oilprice.com/Energy/Natural-Gas/Global-Gas-Flaring-Surges-to-17-Year-High.html
【新能源要闻】
l 全球氢能项目接连“夭折”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虽然没有如外界所想的那样直接取消拜登政府《削减通胀法案》第45节的绿氢税收抵免,但却将其截止时间从2023年1月1日大幅提前到2027年12月31日,导致美国多个氢、氨项目几乎被判了“死刑”。而这只是全球绿氢项目推迟或取消的的一小部分因素,更大的问题在于需求疲软和成本飙升。去年,美国初创公司Hy Stor Energy取消了与挪威电解槽生产商Nel在密西西比清洁氢枢纽的1吉瓦电解槽项目,原因是市场形势恶化和项目延迟导致其无力支付后续款项,但氢能枢纽本身尚未取消。今年 2 月,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Air Products宣布取消多个美国绿氢项目,包括纽约州一座5亿美元工厂和加州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原因是商业与监管环境变化,公司需要聚焦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项目。欧洲能源巨头也难逃厄运。去年,壳牌以缺乏需求为由,放弃了在挪威建设蓝氢工厂的计划;随后,挪威国油(Equinor)也宣布了类似决定;BP在今年 4 月宣布放弃氢能计划,近期正式退出了澳大利亚360亿美元的绿氢项目,转而发展LNG业务;因部分融资延迟,欧洲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西班牙Iberdrola公司把绿氢投资削减了近三分之二,并将2030年产量目标从35万吨下调到12万吨;总部位于卢森堡的ArcelorMittal公司已放弃了在德国两家钢厂改用氢能的计划,尽管该公司曾获得13亿欧元公共补贴;今年 2 月,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也宣布将2030年绿氢产能目标下调63%,原因是市场发展、监管不确定性和生产成本高企,特别是缺乏补贴。澳大利亚和日本同样如此。今年 3 月,托克(Trafigura)放弃了在澳大利亚建设绿氢工厂的计划;昆士兰州政府已则取消了2028年前资助125亿澳元绿氢工厂的方案,该项目原本有望成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绿色氢基地之一;日本川崎重工也宣布,因时间和成本压力,放弃在澳大利亚Latrobe Valley的煤制氢项目。
信息来源:Energy Today 2025年7月25日 杨国丰 供稿
原文链接:
https://en.energytoday.ir/green-hydrogen-boom-fizzles-as-projects-collapse-worldwide/